全民瘋路跑
運動系列文章ch.1
【疼痛與跑步步態的關係】
近年路跑一直是很盛行的運動
許多跑者會不斷挑戰新PB、破紀錄
但有時在表現上常常因突然受傷而遇上瓶頸期
近來有幾位跑者因受傷前來照揚
跑者的受傷類型多以下肢為主
以跑步的步態週期來分類
跑步時的疼痛主要分成
1️⃣著地期疼痛
2️⃣推進期疼痛
而不同的疼痛模式
則會有截然不同的治療介入方式
其中以「著地期」疼痛較為常見
著地期最大的特點就是「吸震」
以〈著地時腳跟疼痛〉為例
下肢用於提供吸震的組織可能來自於
1️⃣適當關節活動(包含足踝、骨盆等)
跑步著地期薦髂關節會產生小幅度的旋轉
如果是薦髂關節卡住、錯位
若同時合併有足踝活動度不足等問題
可能讓腳跟需要承受較多的壓力、產生疼痛
因此除了鬆動足踝關節(距下、中足等)
也需要調整薦髂關節恢復其活動度
2️⃣下肢肌肉離心收縮
跑步時下肢就像彈簧
在著地時大部分肌肉會透過離心收縮來吸震
肌肉太過緊繃時則會容易有拉傷等問題
甚至是增加關節或其他軟組織承受的壓力
治療上則需透過適當的肌力訓練
例:腓腸肌離心收縮訓練等
👇跑者的運動傷害會有幾種特性👇
1.疼痛與運動相關
2.運動強度因此降低
3.休息後疼痛會慢慢減輕
4.反覆發生
5.不一定會影響日常生活
下肢的運動傷害較為複雜
常常包含了足踝、膝蓋與骨盆
需經過完整的評估、治療及肌力訓練
才能預防傷害反覆發生
避免到最後「痛怕了,根本不敢再跑」😱😱
by廖敏惠物理治療師
資料參考來源
Brunnstrom’s Clinical Kinesiology,6th edition
如您或您身邊有類似的問題
請立即與我們聯絡
預約專線(04)2293-5063
或可透過臉書私訊與Line@預約